第 30 章 · 第 30 章(1 / 2)
第30章·第30章
顾闲三人回来时远远便瞧见张居正坐在那里烹茶,他坐姿依旧端正,神色却比平日里和缓许多。
已是近黄昏,金色的余晖落在张居正身上,叫他眉目间仿佛多了几分与佛家相近的禅性。
王世贞兄弟俩对视一眼,都觉有些意外,没想到张居正居然过来了。
顾闲却是没多想,见着人就跑过去问道:“姐夫你没回家就来了这边吗?”
张居正道:“在家门口遇上你身边的郑大,听说敬美来了,正好过来聚聚。”
王世懋心中有些惊异,自己在张居正心目中居然有这么重的分量吗?
王世贞在旁边不吭声。
张居正说是就是吧。
反正他算是发现了,这人绝对有许多副面孔。
顾闲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朋友来了想来见见,多正常的事情对不。要是他朋友来了,他高低也要去讨顿饭吃的!
至于为什么不是他请客,当然是因为他兜里没钱。
王氏人很好,月初给他也发了份月钱,说家中子弟都有。顾闲是个手松的,才两三天便花了个七七八八,接下来就不能这么浪了!
今儿照顾王世贞他们的口味,做得都比较清淡,比如主食做的是绿荷包子。
说是包子,其实类似于农家常吃的荷叶包饭,傍晚暑气稍散,寺里又比外头清凉,配上带着荷叶清香的糯米饭倒也相宜。
更别提这糯米饭里还藏着顾闲淘来的应季蔬菜与腊肉。
王世贞笑道:“等到社日,你岂不是还要做‘辣鸡脔’。”
顾闲两眼一亮:“您也知道‘张手美家’食肆啊!”
这是他师父很喜欢的一段记载,是宋朝一本叫《清异录》的书中写的,作者表示唐朝皇宫门外的大街上有家食肆,大家都把它叫做“张手美家”。
这家食肆平时卖的都是卖些应季吃食,到了节日更是只专门卖一道节令菜,比如像六月伏日便卖“绿荷包子”,社日便卖王世贞所说的“辣鸡脔”。
有人觉得很有意思,就把食肆一年到头的菜单抄了一遍。菜单上许多食物已不知做法,也看不出吃的是什么,像七夕吃的“摩睺罗饭”便让人不解其意。
不过跟着季节吃,一向是古往今来都推崇的养生理念。何况爱吃的人都知道,应季的蔬菜瓜果最好吃!
顾闲师父也推出过一系列的节令宴席,每年只那一天能吃,不少食客都早早打招呼预定,连当天有看不顺眼的人同桌吃饭都不在意。
据食客们说这样更好,跟朋友一起吃还不好意思抢菜哩!
再乱的世道,偶尔也能关起门来热闹热闹。
顾闲今天也是看悟真和尚泡了糯米,厚着脸皮跟人家讨了些来做这“绿荷包子”,要不然就傍晚这点时间哪里够做准备?
王世贞看着顾闲直摇头,笑骂:“看来你杂书没少读。”
顾闲嘀咕:“这怎么能叫杂
劳动!
饭桌之上,岂有什么阁老相公!
藕带也就是嫩藕,得过了夏天才会慢慢膨大成民众熟悉的莲藕。
藕带本身是清甜的,顾闲用五花肉炸出油来带了点油香,简简单单地出锅便能吃了,鲜爽得很。
湖广和江浙一带都有采食藕带的习惯,京师这边倒是少见,张居正和王世贞兄弟俩都有些怀念。
再尝尝茶香虾仁,那也是南边很常见的做法,最有名的就是龙井虾仁和碧螺虾仁。
顾闲今儿讨了点王世贞喝的茶来做。
茶虽然不是江南的茶,但虾也不是江南的虾,经了顾闲的手吃来竟也别有风味。
焖得喷香的荷叶包饭,配上两样适合上桌就吃的时鲜菜,没一会又被扫空了。
大家虽只吃了个七分饱,但也觉得分外满足,又对坐喝茶闲谈。
眼看快到宵禁的点了,张居正才与顾闲一起离开。
待两人走远,王世懋才和王世贞聊了起来:“闲哥儿手艺真好,寻常的家常菜都能做得那么好吃。”
王世贞道:“他就是把心思都花在了吃上,若是早些习举业,现在估计都是秀才了。”
王世懋鲜少听王世贞这么赞誉一个小辈,见没旁人在,他笑着提议:“玉姐儿也差不多该说亲了,你收了这么个年龄相当的学生,往后可以让他们相看相看。若是两小孩瞧对眼了,你就不用愁给玉姐儿找什么样的夫婿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