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4 章 · 第 34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34章·第34章

顾闲注意到王世贞的目光,一脸警惕地往旁边挪了挪,还学王世贞说话:“我这是给家中父母写家书,不太适合给您看。”

王世贞:“……”

张居正到底是怎么忍住不打他的?

王世贞道:“我看你所用句读与寻常句读不太一样,难道有什么讲究?”

顾闲幼时懵懵懂懂,并没有太多前世记忆,从小跟着父兄识文断字,后来又跑县学旁听,书写习惯与这个时代基本没有区别。

来了京师后,那些一度被掩藏在脑海深处的记忆便越来越清晰,这新式标点符号便是其一。

王世贞一问,顾闲就想起来了。

他老师,据说是大明文坛领袖,写了啥诗不知道,写了啥文也不知道,但是褒贬人物、点评文章很有一手,明明没在朝中当大官,却还是有许多人争相找他给逝去的亲人写墓志铭或者给自己的书写序。

李时珍就曾经找王世贞写《本草纲目》的序,王世贞表示字太多,我又不懂,你确定里头没有谬误吗?要不你回去再校对校对。

李时珍一听,又回去精修了十年。

直至李时珍垂垂老矣再找上门,王世贞才给他写了一篇表达了自己读完以后惊为天文的序,于是《本草纲目》这么一本鸿篇巨著由此被各大书坊刊印出版,红遍大江南北!

王世贞在士林中的热度还真不是盖的,李时珍只是其中一个罢了。

还有个叫胡应麟的后生,科举屡试不第,带着诗来找王世贞点评。王世贞爱不释手,一直书信往来不断,还在信中表示很想和胡应麟抵足而眠聊个十天十夜(何日来,东倾筐倒庋与足下连床作十日语,望之望之)。

这位后生后来也因为王世贞的夸赞成为了江南文坛领袖。

胡应麟具体写过什么诗顾闲也不晓得,但胡应麟干过一件挺有名的事,他夸《春江花月夜》在刘希夷的《白头翁》之上。

刘希夷的《白头翁》全诗写的什么大家可能不知晓,但里头出了句很有名的千古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事实证明这种拉踩式的夸奖最容易引起热议。

当时的江南诗友圈一听,比这句还好,那肯定得读一读,于是胡应麟身边一圈文人纷纷开始点评《春江花月夜》好在哪里,这首此前没几个人知道的诗就这么火起来了!

这说明什么?

传说中的文坛领袖在他们诗友圈影响力惊人!

文坛领袖说好的,旁人要么跟着夸好当应声虫、要么故意唱反调以显示自己的独特,但不管说正说反,热度总归是起来了。

想推广新鲜事物,要的不就是热度吗?不怕有争议,就怕无人问津!

顾闲可是见识过各类新旧商品广告攻势的,于此道上也有了那么一点心得。

所以吧,要是王世贞能接受并推广新式标点符号,就不怕士林没反应!

顾闲立刻忘记自己

里说笔让仙人收走了,家里生个娃又能说自己梦见孩子是大官转世、月亮下凡,他只是梦见几个标点符号有什么不可以?

此事古来有之!

王世贞被顾闲笃定的答复噎了一下,打趣道:“你的厨艺莫非也是梦中所学?”

顾闲听后直点头:“对的,对的,就是梦中所学,要不然难道我还生而知之不成?”

王世贞道:“你这小子怕是要掀起一番风雨了。”

对于朝廷而言,这可能只是一桩小事,但对于大明文坛而言这可是要大辩特辨一番的大事。

顾闲道:“老师您觉得这不好吗?”

王世贞道:“许多东西不是我觉得好不好的问题。”

他给顾闲分析了一下如今的文坛形势,后世所说的明朝“后七子”也并不是一团和气,许多人好着好着就散了,所谓的“后七子”早已不止七人,前前后后换过几个!

比如谢榛就因为跟李攀龙理念不合被排挤走了,现在许多人都不带他玩,正一个人到处游历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