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 · 第 42 章(1 / 2)
第42章·第42章
顾闲来京师后与张居正偶尔针对这些问题交流了几次,便知晓考成法、清丈田亩以及在此基础上推行的“一条鞭法”都是为了缓解大明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以及官僚腐败问题。
只可惜继任者并没有改革到底的决心,最终许多举措不是被废除就是执行过程中变了味。
万历年间有那么多人恨张居正不是没有道理的,他执政期间光是九品以上的官员就罢免了将近两千人,其他没有品阶的差吏更是多不胜数。
虽说大家平时口口声声说为国为民,可真要落到自己头上谁能没有怨言?那可是许多人心心念念了一辈子的功名利禄,就这么没了!
更别提还有清丈田亩。
在朝为官的哪个家里没点田产?便是高拱这个儿女全部夭折的,后来也因为族人争产闹到了明面上而被许多人发现他的家产也颇为丰厚。
所以说这一桩桩一件件,那可都是得罪人的事。
再加上张居正执政后期万历皇帝也成年了,顾闲都不知道张居正要是多活个十年八年,到底有没有机会回老家颐养天年!
顾闲为张居正的未来愁了一会,才和张居正聊起路上见到建州女真人入贡的事。
目前辽东一块频繁遭到贼寇骚扰,朝廷希望用目前比较听话的建州女真去牵制周围不安份的家伙,所以每年秋收时期建州女真入贡都会获得一定量的赏赐。
然而在大明陷入内斗漩涡的同时,建州女真却出了个猛人:努尔哈赤。
他把分裂的女真各部统一起来了,以至于女真族在辽东一带形成了一股难以忽视的力量!
顾闲记得有食客曾感慨过这段历史:万历十年,大明王朝失去了张居正,内部斗争愈演愈烈;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女真,而后更是征服了其余女真部族,建立了传延了三百年的八旗制度。时也,命也,运也!
大明走的是下坡路,人家走的是上坡路,可不就让人家在明末列出《七大恨》讨伐大明,趁你病要你命!
顾闲算了算,赫然发现距离万历十一年也就十几年了,努尔哈赤估摸着都已经出生了。
他和张居正探讨起来:“要是女真各部联合起来,辽东是不是危险了?”
张居正许是听到了什么幼稚的话,语气淡淡地笑道:“朝廷怎么会让他们联合起来。”
朝廷是不喜欢打仗的,对待愿意入贡的部族都会给予赏赐,好叫他们安安分分待在自己的领地上别越境抢掠。
但是图省事不代表朝廷什么都不干,朝廷对各个部族一直秉承着“谁弱就帮谁”的基本原则,尽可能杜绝某个部族坐大的可能性。
但凡出现分化他们的机会,朝廷都会欣然掺一脚。
朝廷与周围这些部族打了那么多年交道,如果还摸索不出这点儿应对经验,那他们真是白读那么多史书了。
平时该防的防、该敲打的敲打、该扶持的扶持,只要坐镇辽东的
吧,这可是我姐夫亲自出的题,我几个大外甥都要写的!
众翰林官:“……”
这难道是张居正给大伙的考验?
万万没想到,都考完进士那么多年了,居然还要写策论。
科举虽说有一场策论要考,但评定名次大多还是看八股写得好不好。
想想看吧,一群没有进过官场的考生,平时能接触到的也就书里那点东西,你让他们发表关于当前经济、政治、军事的见解,他们能写出什么玩意来?
能文辞通顺地复述点旁人的理论就不错了,哪能指望他们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应对方案。
这玩意还真没多少人重视。
现在张居正突然掏出这么一道题,难道是想整顿九边军务?
这一瞬间,众翰林官都想了很多。
高拱走后,张居正是阁臣之中除首辅外最说得上话的。
虽说次辅李春芳跟他是同科进士,还是那一科的状元,但张居正才是首辅徐阶最爱重的学生,且还曾在裕王府中任职数年,与隆庆皇帝有那么一点潜邸旧情在!
所以么,张居正的想法很重要。
顾闲哪里晓得众人琢磨了那么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