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5 章 · 第 45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45章·第45章

隔天就是七夕,顾闲带着新做的豌豆糕前去犒劳勤恳修书的申时行等人。

昨儿瞧见道旁的黄槐开花了,他还捣鼓了个带槐花图案用来印糕点,申时行几人一看就乐了:“别人过乞巧节,你却弄个‘槐花黄’,什么意思?”

古时有个说法是“槐花黄,举子忙”,那会儿的科举还没有糊名誊录的说法,每到临近秋闱的日子举子们便要拿着自己的诗文集到处投献。

可见自古读书人就不能光读书,还得会攀关系和经营自己的名声与人脉!

顾闲一脸无辜:“能有什么意思。这里也没有举子啊!”

众人俱是一笑,都拿了块豌豆糕去尝鲜。

顾闲还和同样被安排来修《实录》的张四维闲聊起来:“听说你们家乡那边有大大的盐湖,是真的吗?你们那边的盐是不是比普通的盐更好吃一点?”

张四维出身山西蒲州,家中确实傍着盐湖,早些年朝廷实行开中法,他们家也算是边为国出力边赚了不少家底。

可惜弘治年间有南人当户部尚书,把开中法给弄废了,他们便也不再在边关搞商屯了。

开中法废弛的结果,他们这些北边的人看得最清楚,不就是军饷供应不上,边军愈发没用吗?

听他舅舅王崇古说如今朝廷倒是又想着恢复旧制,可惜一切都太晚了。

边境田地都已经荒废了那么多年,蒙古人又整天南下抢掠,谁还愿意废那个劲?反正他们家是不会再费那个心力去开垦商屯。

张四维在写给张居正那份时务边防策上倒是有提到恢复开中法,不过朝中喊了那么多年也没办成,他也就是旧话重提而已。

政令的实施哪有你说往东就往东、说往西就往西这么简单?当大家已经习惯了更方便、更快捷的赚钱方式,肯定会阻挠你恢复旧制。

听顾闲问起盐湖之事,张四维道:“是的,我们家乡离盐湖颇近,平日里吃的都是盐湖产的盐。”

顾闲积极地提出自己的需求:“在京师也吃的湖盐吗?可以给我卖点吗?我想尝尝是什么味道!”

张四维道:“我都白吃你的糕点了,哪还谈什么买不买,我明儿给你带一些。只是家中最近还没送来,剩下的也不多了,你若想要以后我让他们多带一些过来。”

顾闲高兴地说道:“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听说湖盐味道要更纯一些,不管做菜还是腌肉都很好用。你若是能给我多带些,我今年晒的腊肉匀你两块!”

申时行听了顾闲这话,难得地来了点较劲心理:“我倒觉得海盐也不差,不如我让家里给你捎点好的海盐,到时候看看哪种晒出来更好吃。”

申家那也是极其有钱的,申时行觉得不能叫山西的盐独领风骚。

顾闲顿时来了兴趣:“那敢情好,到时候我晒好了也匀你两块,再邀大家都尝尝哪种更好吃。”

这可不是普通的腊肉比拼,而是南盐和北盐的对决!

字太多了!”

王世贞气结。

怎地别人的学生都是对老师毕恭毕敬,这小子却整天跑来气他?

王宜玉在旁偷笑。

这几年王世贞愈发有出世之心,与家里人日渐疏离,连她都鲜少再见到父亲这副又气恼又无奈的模样。

顾闲见王世贞生气了,一脸“真拿你没办法”的模样,咕哝道:“你若是实在想看,我回去就再给你写一份吧,权当是练字了。”

王世贞道:“不用了,既然是你姐夫让你写的,他给你看过就行了。”

顾闲应得很爽快:“好!”

王世贞:“……”

王世贞默不作声地收下了顾闲带来的功课,并给顾闲布置了新的学习任务,加量不加价的那种。

顾闲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