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百一十 章(2 / 2)
杜悯望一眼天,问:“你们什么时候回去?望舟还在官署里,你们别在这边久住。”
“雨停就回。”孟青说。
“行。”杜悯不再磨蹭,他坐上驴车,由衙役赶车离开。
杜悯刚过河阳桥,大雨落了下来,他喊上守桥的衙役和杂役去义塾里躲雨,顺带查问一下今日守桥的战绩。
“今日过路的有三个丧葬队,两个外县的,一个本县的,三个亡人都是商人,陶制和漆器陪葬品就一车,抬夫抬的都是纸扎明器,没有违制。”衙役叙述。
“这么听话?我记得连着两个月就抓了两个违制的人?”杜悯问。
衙役点头,他拍马屁道:“在您的治理下,咱们河清县现在厚葬的风气已经没了。”
五个杂役连连点头,“大人,您有所不知,现在大伙儿都很感激您,对很多人来说,葬礼不用讲究排场,不用比较谁家准备的陪葬品多,大家都轻松了。”
“是啊,按照前些年的讲究,穷人家办一场丧事能把家底掏空,还有举债治丧的,就怕丧事不风光会被人指责不孝。现在有了纸扎明器,我们清明节、中元节、父母的忌日、寒衣节和年底祭祖,都能烧纸扎明器给亡人,算是分批把明器烧过去了。如此一来,活人不用举债也能尽孝,亡人在下面也不缺明器用。”义塾里的学徒接话,“我家四年前给我爷办丧事,还卖了十亩永业田,就为把陪葬品准备齐全,毕竟下葬之后,总不能再挖坟再添陪葬品。那时候要是有纸扎明
器(),??靟?噓し?()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一时不凑手,可以分几年把明器烧下去。”
其他的学徒纷纷点头,他们是底层百姓,家底不丰,最能感受到打压厚葬带来的好处。在抗拒的情绪消退之后,他们明面上随大流称杜县令为瘟神,私下一个个都感到轻松。
杜悯心里高兴,面上却不露声色,他趁机又跟他们聊家里的收成,以及分地的情况。
一直到晚上,天黑了,雨停了,杜悯才带着衙役回到官署。
孙县丞还在官署陪望舟,望舟见杜悯回来,他大叫着扑上去,“三叔,你们怎么都不回来了?我爹娘呢?”
“他们被雨绊住了,还在河阴县。”杜悯抱起望舟走到檐下,“孙大人,你有心了,还在这里陪着望舟。”
“我也被雨绊住了。”孙县丞笑笑,“雨停了,我也该回家了。”
“让衙役送你回去。”杜悯说。
孙县丞点头,“我知道,走了。”
“快下来,我抱不动了。”杜悯坚持不住了,他撕下身上的牛皮糖,说:“县衙里有值班的衙役,官署里还有四个仆从,你在家还怕?”
“天都黑了!”望舟捶他一下,“我都一天没见你们了。”
“胆小鬼。”杜悯笑他,“放心吧,我跟你爹娘还有你舅舅外婆他们,每天总会有一个回来。走,去吃饭,明天要是不下雨,你爹娘就回来了。”
第二天的晌午停雨了,孟青和杜黎抓紧时间往回赶,过桥时遇见一个寒酸的送葬队,纸扎明器没有,陶制明器只有一担。她多看了几眼,过桥后跟杜黎说杜悯的治理手段卓有成效。
但隔天上午,她去北邙山的路上又遇上了这个丧葬队,他们摇身一变多了四十抬陪葬品。
“老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啊,我们这边的丧葬队都是在河阴县准备好了陪葬品和抬夫,棺椁一过去,队伍立马组织起来了。”孟青傍晚回来立马告状。
杜悯猛地站了起来。
“大人,河清县及北边外县的丧葬队都在我们县大肆采买陪葬品,河清县倒是把厚葬的风气压下去了,可人都跑我们这边来了。”河阴县市令跟赵县令告状。
赵县令惊得站了起来。
“大人,小的在河阴县已经把陪葬品和镇墓兽准备妥当了,按您吩咐的,陪葬品八十抬,另有纸扎明器十车,您看看。”管家把五张单子递给卢镇将。
卢镇将满意一笑。
————————!!————————
十二点还有一更
[111]第一百一十一章xhwx6\.c\om(xh/wx/6.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