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4(1 / 2)

加入书签

是个女人而已。

嫁了人的女人而已。

第37章 她要回上京!马上回去!……

这夜之后,仿佛成了定式般,每隔上几日,居玄堂案前的博山炉总会燃起一道火光,火舌跃动间,将来自岭南的密信烧成灰烬。

看似什么都没留下,却又有什么东西深深留了下来,隐在暗处,日复一日,越积越多。

储君性子也越发深戾难测起来,先是东宫近臣有感,到后来即便不是东宫近臣,也逐渐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短短九个月时间,从春到秋,上京局势已是大变。

时到后来,紫宸殿的政令甚至无法再走出宫中,所谓御笔朱批,和稚童随手泼洒的笔墨没了分别,送到东宫后,转头就被原封不动地束之高阁,再无人问津。

隐隐约约有皇帝在紫宸殿怒斥太子殿下不忠不孝的流言传出。

但不出两日,传过流言之人,统统被剥去官服,以谋逆之罪直接打入大牢,由太子殿下亲派的两位军中大将督审。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审清结案,这些人在午门前斩首示众。

殷红血迹飞溅,人头滚滚落地。

三族尽皆夷平,九族之内皆革职不予录用。

悍然铁策之下,上京流言之声销声匿迹,除称颂太子殿下才德之外,甚至有不少朝臣揣着为国为民之心,冒着大不违向皇帝上折,请皇帝不妨效仿古之尧舜贤君,也顾全太子殿下孝心,将身下之位禅让,离京,早日去洛阳颐养天年。

折子被人恭恭敬敬送到了紫宸殿。

皇帝一看,当即将殿中能砸的东西都砸了,喘着粗气下令,要赐死上折之人,一个不留。声音暴怒得差点将殿顶掀翻。

然而这道命令走出紫宸殿后,也如之前政令般,束之高阁,无人理会。

除了有两名太医受东宫之命被派往紫宸殿外,上折之人安然无恙,宫里宫外也无任何风波。

到了这个时候,任是再对朝局懵懂之人,也看分明了。

太子殿下替皇帝执掌朝政近十年,早已根基稳固,普天之下,再找不出能掣肘他之人,不久的将来,大晏许是要改换新帝了。

风声传到地方之后,效忠的折子便争先恐后地涌入了东宫,宛如冬日大雪落下的雪花一般。

岭南离上京最远,消息送得最慢,但在秋末时候,都督府也收到了上京近况。

崔宜得了信,坐在椅子上沉吟半晌,出了身冷汗惊醒过来,叫人赶紧将崔延昭从府衙叫回了书房,指了指桌上的信道:“你自己看!”

崔延昭看完后,眉骨震动之间,又想起那天夜里直面那位储君杀意的时候,仿佛那一瞬间,真有把利剑透过那道眼神,直直刺中他的眉心,登时便要了他性命。

就那一眼,他印象至深的一眼,让他毫不怀疑,若他今日再站在那位储君面前,自己所感受到的恐怕不仅仅是杀意了,还有裹挟了怒意的冰冷刀刃。

甚至看着那信上皇帝的处境,他都觉得是那位储君在报复。

报复他趁着那位储君不在上京,赐下这门婚事,将那人亲手嫁到岭南,嫁入了岭南都督府。

那位储君明明可以即刻登基,却仍让他高居帝座之上,眼睁睁看着自己政令出不了紫宸殿,日夜无能而怒,气血逆流。

可再怎么样,为免夜长梦多,那位储君不会等太久,或早或晚,迟早会登上那个位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