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4(1 / 2)

加入书签

换书铺买了要的新修本草后,坐车回了家。刚从车厢走出,便看见院墙一侧露出两张小娘子的脸来,黑润的眸子欲说还休地看着她。

“小姐,是里巷入口那户宋家的两位小女娘。”云合也看见了,笑着道。

“过来。”薛明英一手拿着书,另只手远远地朝那两个小娘子招了招,将两人叫了来,问道,“我见了你们有几次了,可有什么事?”

两个小娘子在她面前站定,不成样地行了个礼,大的那个道:“我想请娘子教我们两个识字。”

小的那个赶忙接道:“姐姐已经认了不少了,信上的字她都认识。”

“为何找我?”薛明英有些诧异。

她从秦妈妈与母亲的闲谈中听过宋家的事,不外乎夫妇和离,留下两个小娘子在夫家,郎君再娶之后,又添了三子,两个小娘子夹在其中,时常受些委屈。

没想到这两个小娘子会突然找上她,要她教她们识字。

大的娘子仰着头,生得并不怯懦,大大方方道:“我多次看见娘子去买书,便知道娘子是个识文断字的,我和妹妹想跟着娘子学,之后给我母亲写信。”

但到底还是个孩子,也知道这是无端麻烦旁人,悄然红了脸道:“若娘子不得空,我们就不打搅娘子了。”

“有空,进来罢。”薛明英将两人领进了家宅。

此后一个多月的功夫,两个小娘子就跟着她学字念诗,每日呆上个把时辰才离开。

薛明英也知道了大的那个叫宋夏,小的叫宋秋,她们母亲远嫁到了上京,偶尔会写信寄来钱塘,因父亲不让两人看,宋夏常常想法子将字形记下,去找旁人叫她识字。

也就知道母亲在上京嫁了个商贾,每月寄了不少银钱来,盼着父亲和继母对她们好一些。

只是好像反倒助长了父亲的敛财之心,打着她们骨弱常病的旗号,要了更多的钱。

宋夏便想学着写字,偷偷写信告诉母亲,别再寄钱来了,她要带着妹妹去找她。

薛明英得知后微微一愣,倒没想过,上京也能是个叫人心向往的地方。

“娘子,我还想着去宫中做个女官,给我母亲争气。”

宋夏比妹妹用功得多,志向也大的多。

薛明英见了那孩子小小年纪却坚毅的眼神,揉了揉她脑袋,道有志者事竟成。

等天热了些,薛明英便让秦妈妈安排了桌椅在院子里,就着樟树下的余荫,教两人认字。

温声伴着蝉鸣徐徐地传出门外,像股沁人心脾的泉水,直浇到人心里去。

谁也没发觉,不知何日开始,门外便会停下辆不起眼的桐油马车,久久不曾离去。

车中人端身正坐,闭眸听着那在梦中才能听见的声音,未曾睁眼。

直到豁啷一声,门户被风撞开了来,里头的声音骤停,车中人心中悄然空了空,身子一僵,终于睁开了眼。

“云合,将门闭上罢。”那人不曾在意外头有着谁,随口吩咐了一句……

车中人不由推开了车窗,向里深深看了眼。

只见绿荫之下,那人罗裙轻盈,背影纤窈,松松挽着个妇人发髻,浑身散着股自在惬意之气,不比在上京的时候愁怨深浓。

薛明英如有所感,回头看了眼,正好赶上门户闭上,门外似有辆马车飞驰而过,马蹄哒哒。

她下意识疑惑地一蹙眉,又被微热的风吹得展开了眉眼,含笑暗道。

她已到了江南,离上京有千百里远,不会再见到他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