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0(1 / 2)
赵铁牛一愣,不好意思的摸头,惊觉自己戴着斗笠,伸至半空的手又垂了下去,“我行吗?”
他除了嗓门大,好像没有其他优点了。
“行的,铁牛叔,你嗓门大,无论在哪儿,只要听到你的声音就倍感安心,有你跟着,村民们会舒心得多。”
赵铁牛受不得这种称赞,“行,那我去,什么时候动身?”
“到栗子林后再说吧。”
陡峭的山路不利于行,每每经过这种地段,队伍行进的速度就会慢许多。
不知是不是吃了十多天草药和肉汤的缘故,这次赶路,没怎么死人。
往西走了约五天,当翻过一座巍峨的大山后,天际现出了明晃晃的光,不同于暴雨天刺眼的闪电,这是温暖耀眼的阳光。
雨淅淅沥沥的拍打着草木,村民们跑到车前,欢呼着,“雨停了,雨快停了。”
到山脚,果然没雨了。
且温度渐渐攀升,村民们终于不再感觉到寒冷了,痛快的脱了蓑衣,奔走相告,“暖和了,暖和了。”
从寒冷到炎热,从暴雨到晴天,没有人问过他们怎么坚持过来的。
等到栗子林,看到杂草不浅的茅草屋,脸上的喜悦更是抑制不住,“那儿住着人的。”
荆州出来,他们没有遇到过任何人,更别提茅草屋了。
屋子围着树干建的,茂密的枝叶遮住了阳光,只在院里留下了点点斑驳,村民们欣喜若狂的跑过去,“和我家的茅草屋很像,柴篷,茅厕,灶房,堂屋,不不不,一模一样。”
村里的房屋格局都差不多,泥鳅他们撒腿跑过去,一把推开竹篱笆的院门,“这是三娘帮我们建的屋,三娘说了,你们选块喜欢的地,她会请人教大家建屋子,哪怕在山里,也有自己的家。”
泥鳅欢快的跑向檐廊,推开略显单薄的木门道,“咱们在这儿安家,然后开荒,明年就能收获粮食了。”
院子里长出了杂草,可能树荫遮挡的缘故,草很浅,村民们怕弄脏院子,没敢往里去,而是伸着脖子往屋里张望。
和牛家村的茅屋不同,这间茅草屋打开门虽然不怎么亮堂,但没有堆高的柴和躺着的人。
里面空空的,几缕光飘进去,卷起几丝灰尘来。
尽管许久无人居住,但一眼望过去,仍觉得
亲切。
村民们不由得问梨花,“咱们真的在这儿建村吗?”
梨花站在牛车上,清了清嗓子,声音清脆嘹亮,“是的,天气好时,从这儿往南望,能望到戎州的山峦,我给这儿取名望乡村,就是想你们过来的。”
望乡村...
村民们咀嚼着这三个字,不由得跑向南边眺目远望。
天空湛蓝,白云飘在期间,天际处,一簇簇墨绿色的山峰伫立在尽头。
“那儿吗?”村民们争先恐后的往前挤,指着远处问道。
梨花点头,“嗯,终有一日我们会回去的。”
村民们深信不疑。
深陷困境,是梨花救了他们,他们相信她说到就能做到。
“我们在山里开荒种地就行了吗?”
“有的人在这儿开荒,有的人得去其他地方种地,咱们人多,有粮食才能活下去。”梨花说,“待会我会让铁牛叔挨个询问大家的意思,想留下的就留下,想走的就随他走。”
梨花说,“戎州暂时不能回去,想要粮食,只能借益州的土地种。”
一千八百多人,教官话费劲,所以留在山里的暂时不用学官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