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天子之鞭,无远弗届(1 / 2)
第132章 天子之鞭,无远弗届
有些事情看起来已经上了报,其实具体方案还在确认当中。
这说的就是千里电光传讯台了。
这名字可不是朱由检起的,而是田尔耕的手笔,充满了大明特色风格。
完全可以和威远大将军炮丶天字将军炮丶翼虎炮丶神飞炮那些铁疙瘩坐一桌开席了。
报纸上所刊登的千里电光传讯台新闻,不过是为了给这事预热铺路而已。
毕竟这等千里讯息,瞬息便至的手段,对皇帝和中枢当然很好,然而对地方却不是那麽快活了。
阳奉阴违?故意破坏?蓄意拖延?
朱由检也不知道会遇到什麽,但他宁可先将声势造大,把千里电光传讯台的重要性提升到军国大事层面。
谁敢动——那就是袭击铺兵丶驿所一个级别的大案!
至于后金偷学?
这法子说穿了一文不值,根本瞒不住,只要铺开了,后金丶朝鲜丶日本或早或迟都会知道消息,一到三年内,估计整个东亚都会竖起一个个高台。
时间再长一点,说不定都能漂洋过海,传到欧洲去了。
但也问题不大,这种工具,终究还是对幅员万里的内陆国家作用最大。
……
田尔耕站在殿中,身形笔直,口中的汇报已经接近尾声。
「……南镇抚司的军匠们反覆研读了《远镜说》,以为千里镜的镜片打磨丶组装之法,尚有精进之馀地。若能成,则每个电台……」
朱由检翻阅题本的动作微微一顿,有些惊讶地抬起头,目光落在田尔耕身上,打断了他的话。
「电台?」
这两个字从皇帝口中吐出,带着一丝玩味和好奇。
田尔耕心中一紧,连忙躬身解释道:「回陛下,底下所选的旗军丶军匠,这十几日一同钻研此法,都嫌臣所起之名太过冗长。」
「他们说,此物传讯,犹如霹雳闪电,快捷无伦,便私下里都管它叫『电台』。是臣一时口快,让陛下见笑了。」
朱由检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电台?神他妈的电台!
「哈哈哈,好!这个名字好!」
他放下奏疏,赞许地点点头:「传信如电,甚好!就叫电台,通俗易懂,方便好记。」
田尔耕紧绷的肩膀微微一松,拱手继续道:「是。军匠们估算,若千里镜能成,每个电台的了望距离,或可从十里,一跃增至二十里,乃至三十里。」
「但如此一来,沿线布点便需重新勘测规划。」
「此外,沿线布路也需根据各地军情丶政务之紧急反覆调试,难以一次确定。」
「是故臣斗胆,请先建木质高台。此法成本低廉,工本丶人力加起来不过二十两银一座,且耗时也不过半月而已。」
「以此为基,用上一年半载,待千里镜提升之法稳定,各线布点勘测确定,届时再起石质高台,亦是不迟。」
说到这里,田尔耕微微抬眼,看了一眼皇帝的神色,补充道:「此即所谓,陛下前日所言之:『法与时移,事与世变』之理。」
话音落下,他再次束手而立,神情中带着几分不安,又夹杂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期待。
田尔耕自问,已在这事上做到尽善尽美,不止参考了经世公文的理念,更是把陛下的精神吃透,悟透。
然而这位新君眼光极高,所行所思又辄有惊人之处。
是故田尔耕心中也不确定,这份方案究竟能否,入得了这位陛下的青眼。
朱由检没有立刻说话。
他的目光,落在了奏疏最后一页的《京锦线丶京肃线丶京名线费用预算规划表》
——这可不是朱由检教的。
现在大明的官儿,已经无师自通给公文中出现的表格都附上了标题。
而预算一词,估计是从宫中整顿策论中的「永昌元年预算」那里借鉴的。
那份公文他审批施行过后,已经让人贴到了承天门上的皇榜。
一方面刺激一下文臣们——连太监都能写出经世公文,你们还在写以前那种垃圾十策吗?
另一方面则是提前潜移默化地为宫中各种举措丶方法向外廷铺开打个预防针了。
怎麽?宫中都能施行这些方法,你们文臣就做不了?就你们高贵?
作用有多少不好说,但能做一点是一点,移风易俗正是这麽一个个小细节推动而成的。
朱由检仔细看了一下表格。
(附图如下,详细路线图请看文末,这里的距离丶数量丶费用我都仔细算过的。)
京锦线,本质是为辽东丶蒙古左翼的军情服务,自京师到锦州。
京名线,则从京师到北直隶最南端的大名府,为他即将要开启的新政做准备。
京肃线,表面上是为了九边军情,实际上也是他为了陕西行政干预,大旱治理做的准备。
10里一个电台,每个造价20两,配备三名人员,月薪根据地方不同,在0.5两到1.2两不等。
这样一次性投入一万七千两,每年支出两万五千两,就能把整个北方的通讯速度缩短到1天以内!
如果后期在全国铺开,可能就是每年几十万的支出,从北京到云南的讯息也只要几天!
值不值?
太TM值了!
良久,朱由检终于合上了奏疏,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位曾经的酷吏,眼中是毫不掩饰的赞叹。
「做得好。」朱由检缓缓开口,「行之啊行之,你如今,总算是有几分你祖父的样子了。」
田尔耕闻言心头剧震,一股巨大的喜悦涌上心头,让他几乎有些失态。
这可是陛下第一次叫他的表字!
他连忙深深一揖,声音都有些微微发颤:「陛下谬赞!臣愚钝,不过是拾陛下牙慧,勉力而为而已。」
「过谦了。」朱由检摆摆手,示意他平身,「这份方案,虑事周全,条理清晰,朕很满意,没有什麽要改的。只是,朕还要再补充两点。」
田尔耕神色一肃,连忙躬身道:「陛下请讲,臣洗耳恭听。」
「其一,除京锦丶京肃丶京名三线外,再增开一条『京登线』。」
朱由检的手指在御案上轻轻一点。
「由京师起,至天津,而后沿运河至临清,再折向东,直抵登州丶莱州。此线关乎漕运与东江通讯,亦是重中之重。」
田尔耕在心中默默盘算了一下距离,立刻应道:「臣遵旨。所需费用,臣下去后仔细度量,重新更新预算。」
「嗯。」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说道,「其二,之前允诺的一千两赏银,朕看过了,各个改进都切中要害,当赏!」
「你择一吉日,开一个颁奖大会,务必让全卫上下都到场。」
「朕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只要用心任事,于国有功,朕的赏赐绝不吝啬!」
他话锋一转,「另外,朕再从内帑中拨出一千两,专用于玻璃制造丶千里镜改进之法。」
「只要他们能做出更好的东西,朕的赏赐,上不封顶!」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田尔耕精神大振,大声道,「臣明白!必将此次颁奖大会办得妥当,以彰陛下隆恩。」
「其三……」朱由检的声音沉了下来。
嗯?不是只补充两点吗?
田尔耕心中闪过一丝疑惑,却不敢插话。
朱由检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他盯着田尔耕,一字一顿地说道:
「这些电台,除了传递军国大事,朕还要你,在沿线重点州府军司,每三五个电台,设一锦衣卫旗,一旗五人。」
「这些人,除了管控电台以外,还有一个职责——专司查探地方!」
「凡地方官员贪腐殆政,豪强胥吏鱼肉百姓,马贼土寇劫掠州县,无所不探,无所不查!」
「每查得一事,便可藉由电报,即刻汇总至京师,由你亲自梳理排查。朕会根据你的密报,逐个清查,与这等祸害天下之徒,予雷霆之罚!」
朱由检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和杀气。
「锦衣卫的清白之名,便要从这件事里,重新挣回来!此乃重中之重,你可明白?!」
田尔耕只觉得一股热血从胸中直冲头顶,他猛地抬起头,眼中精光四射,深吸一口气,斩钉截铁地回道:
「臣,领旨!」
「臣必选汰清白之家,年轻豪气之辈担此重任!并以查探功绩,与升任奖赏一体挂钩!必为陛下澄清天下耳目,再现我锦衣卫赫赫清白之名!」
朱由检缓缓呼出一口气,紧绷的肩膀也放松下来。
很好。
这样一来,《大明时报》「圣谕昭彰」那个版块的素材,就不愁了。
要知道,以前的锦衣卫听着厉害,其实不过京中一狗而已。
大明幅员万里,只有北京丶南京有锦衣卫。
各个地方是根本没有耳目常驻的。
而电台作为一个全新的体系,又是通信的生命线,刚好将锦衣卫外派出京,洒向天下,进一步扩大地方的信息透明度。
不过这也不意味着派出去就完事了。
毕竟大环境如此,下派地方的人,总会被无处不在的人情和利益所侵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