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土改和建军方案(2 / 2)

加入书签

地方民兵连以教区或天主教村庄为基础组建,负责本乡本土的防御。他们熟悉当地地形和人情,是反渗透的第一道防线。作为常规野战营的补充,一旦常规野战营出现重大损失,随时可以顶上。

特别行动队则是选拔最忠诚丶最具能力的士兵组成小规模精英单位,执行远程侦察丶目标指示丶抓捕。

招募对象优先为北方受到打压的天主教难民,和南方的天主教居民,最开始则是可以用目前法属印支的越南天主教军人当中筛选。

训练重点为重点训练轻武器使用丶小部队战术丶巡逻丶伏击丶反伏击丶工兵爆破和医疗急救。

强化「为生存而战」的理念,突出无神论对宗教信仰的威胁,塑造强烈的团队认同感和使命感。

在天主教徒的居住地,设立战略村概念,将天主教村庄武装成难以攻克的堡垒。

为了强化天主教徒的战斗力,作为现代派基督徒的科曼,绝对不排斥一些无神论国家使用的办法,比如说土地改革。

五星天皇麦克阿瑟都可以在日本这麽干,他在法属印支倾向性的在天主教徒所在的地方,进行一些浅薄的土地改革,谁都不能抨击她。

这一份以天主教徒为基本盘的建军计划,几天后就出现在了达尚留的面前,同时还有法军总司令勒克莱尔将军,也被叫到总督府。

其实两人的关系并不好,虽然都是戴高乐的拥趸,可两人的关系可不仅仅是军种不同,简单来说就是达尚留认为可以用武力消灭越盟,勒克莱尔则认为完全没有这个可能。

科曼这一份以天主教为基本盘的建军计划,在两人眼中也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达尚留觉得有第一集团军的先例在前,这个计划肯定成功,绝对会让法国在法属印支的统治优势在我。

而法军总司令勒克莱尔将军,只是认为这能够稳固住法属印支南部的局势,至于效果还要看以后的战局发展来决定。

「第一集团军是经过世界大战考验的部队,为自由法国运动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达尚留对勒克莱尔将军说道,「这是一个成功的办法,我们都看到了。」

「我们不能只是看到第一集团军的成立,事实上叙利亚现在在走独立程序,马龙派现在则在移民。」

勒克莱尔将军苦口婆心的对达尚留劝说道,「在叙利亚只是面对几百万阿拉伯人,我们都不得不结束当地的统治,而在法属印支我们要面对三千万敌人。法国也只有四千万公民,单纯依靠武力无法解决法属印支的问题。」

科曼心中为勒克莱尔将军点了一个赞,不但法国无法用武力解决法属印支的问题,后来的美国也同样解决不了。

达尚留坚决的支持了天主教徒武装方案,「要知道,如果我们妥协的话,这就是法国沉沦的开始,而且大多数军人绝对不会同意的。」

其实科曼想说他绝对同意,只不过他现在区区一个上尉同不同意都关系不大。

但显然这个计划的讨论还没完,达尚留对于武装天主教徒当中的配套措施,其实就是土地改革有看法,「如果通过军事手段进行推动的话,可能还没有土改完成,就已经激化了矛盾。」

「天主教徒还不到越南人口的十分之一,而且肯定不能用武力划分的方式。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

科曼对这个土改方案娓娓道来道,「以法军总司令部的名义作为担保,监督土地的买卖事宜。先把土地从地主手里买下,防止地主从中作梗。然后再让农民从法属印支总督府手里买地。对于那些没有钱买地的农民,还可以办理分期付款。其实堤岸的华人富豪,但是给了我们一笔钱,换算成法郎还不到一亿。」

堤岸的华人富豪在富裕,也不可能和法国政府相比,戴高乐临时政府才批给了马龙派移民两百亿法郎的城建费用,这还不够,科曼还要来到法属印支来解决木材缺口问题。

不过这一亿可以视为一个态度,要是现在达尚留需要的话,他现在就可以拿出来一部分。

「相信土体改革的消息上报的话,现在巴黎的左翼政府会很支持的,和派兵前往印尼,以及这一份建军计划捆绑起来。」科曼对着法属印支两个地位最高的人提出真诚建议,「越盟不是也有土改的声音麽,我们先改,看他们怎麽办。」

这一揽子法属印支的综合性汇报,很快就从西贡跨越半个地球,发送到了巴黎左翼政府。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