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2 / 2)
如今路漫漫其修远兮,只好积蓄力量,耐心等待。
*
赵夫人成为了崔氏在苏州结交的第一个朋友。
她还引荐太太进了苏州的贵妇圈,认识了布政使、巡抚、通判、推官、知州的家眷,还结识了苏州本地一些豪强士族女眷。
崔氏自然是认真结交。顾介甫虽然官大,可上面有布政使、巡抚等各种官员,再者苏州这地方富庶,一年的收入能顶三个金陵城,在这里做官的都背后有大靠山,说不定一个小小的六品推官能直接上达天听,而且此地豪强世家也有不少是根深蒂固的皇族贵胄。
所以崔氏谁都不敢得罪,敷衍着小心应付。居然在本地交际圈里落下了个“平和谦逊”的好评,很快就被她们所接纳,融入了这些圈子。
有了赵夫人搭线赵同知跟老爷在外宅也关系逐渐密切,他本人在苏州已经待了三年,自然有不少心得,还引荐了一位钱粮师爷给顾介甫,在他蓄意辅佐下顾介甫的职场路也走得顺畅了许多。
顾介甫就对夫人颇为满意:“都说贤内助,夫人算得上是我贤内助。”
两人便越发蜜里调油起来。
太太就跟赵夫人走得更近。
赵夫人果然没有食言,自己牵了一匹温顺的枣红小马教崔氏骑马,崔氏结结实实从马上摔了两跤还不放弃,居然真的学会了,由仆役牵着马自己慢吞吞在后院的平地踱步,乐得大呼小叫。
老爷虽不喜太太骑马,但也没拦着,只说了一回“莫要摔了”,后来娘家来信询问此事,崔氏就没有再骑马了。
虽然不骑马了,但两人时常在后宅聚会。
连带着小娘子们与赵元风也熟悉了许多,大人们不让她们骑马,赵元风就带她们爬假山、从树上粘知了、钓鱼,一个夏日过去几人皮肤上都多了一丝黢黑,三娘子更是被晒得皮肤黑红,惹得大姨娘大为不满,找个由头告状到老爷那里,却被老爷撅了回来:“两家通家之好,哪里容得你妇人之见?”,又将她禁足之日多加了一月。
赵飞鸾虽然规矩不进内宅,但有时节日进来问候崔氏,有时接送母亲、妹妹,还是跟几位小娘子们打过照面,甚至熟悉了不少,原本认认真真称呼“顾二娘子”等,如今也按照排行变成了“二娘子”。
顾一昭也大大方方跟他打招呼,赵飞鸾15岁,放到现在是初中生,她却只有七岁,姐妹中最大的二娘子八岁,最多念小学一年级,压根儿跟男女之事没半点关系。
赵飞鸾也大大方方,有一日还叫住问她:“五娘子,请问你给你母亲绣的那副鞍褥和膝垫是在哪里定制的?”
顾一昭讶然。
旁边姐妹们也都看过来。
顾一昭赶紧解释:“布面部分是我自己给母亲缝的,又请了相熟的皮匠加工而成。”
“这样啊。”赵飞鸾恍然大悟,“怪不得我寻了好几家店铺,人家都说不卖!”
见其余几位小娘子各个面露纳闷,他就赶紧解释:“那天我去看娘和崔夫人骑马,听娘说很喜欢她的鞍褥和膝垫,我就想买一副给娘做生辰礼物,谁知道跑遍了城里好几家商铺都寻不到……”
原来是个孝顺孩子。顾一昭很赞赏这样的孩子:“外头卖的马鞍配件重在卖皮质,又不在乎绣品,鞍褥和膝垫图案都不及家中手绣来得细致,你若是想买,不如去绣楼定制了绣片,只要银子开得合适就连双面绣都能买到,绣片交货后带去马鞍店,让他替换成你的绣片就好。”
二娘子也搭腔:“别说绣件了,就连其余内饰五妹都很费了些心思,鞍褥选用上好的獐绒衬一层蚕丝,又轻薄又透气,外面绣着橘猫滚大红石榴和米黄佛手瓜,又富贵又有趣。膝垫是大红羽纱面白狐狸皮的材质,也是配套的图案,正好是另外一只三花抬头看橘猫,自己也伸爪子要玩。爹爹见了都说好呢。”
她虽然傲气,但如今对五娘子也很好,乐意在人前说她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