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4(2 / 2)

加入书签

大姨娘只要一想到高升媳妇回去会跟高升告状,这话又会传到老爷耳朵里就觉得胸口憋着一股闷气。

她咬牙将气都吞下去,问嫂子:“嫂子,这回来除了送侄子上书院,还有什么旁的事吗?”。赶紧将嫂子打发回去。

“送技儿上学可是大事!”王二嫂开口,“历来江南文脉辈出,我和你哥哥商量了让技儿来苏州读书,一定要请妹夫跟书院交代好,让他们好好教导,我们家技儿可是出了名的才子,说不定一举能考中状元呢!”

大姨娘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她也算见多识广,十五岁连个秀才都不是,恐怕不是什么天才。

“还有!”王二嫂理直气壮,“边关能有什么好女子,我想着苏州富庶,你帮你侄儿在苏州说门好亲事,最好又有钱又有权势,丈人还能在官场上提点技儿。”

【作者有话说】

大姨娘下线倒计时

第61章

“二嫂疯了不成?”饶是大姨娘听到这句话都惊了一惊。

“知府不过是四品官员,千户是五品官员,这有什么不般配的?”王二嫂不以为然,“再说你家两位娘子与我家是姑表亲戚,这叫亲上加亲。”

“那能一样吗?”大姨娘失笑。

顾家家底深厚官宦世家,就算顾介甫现在是个白丁也不会跟王家结亲。

更别提没有战乱时文官要更吃香些,地位也更高,武官一辈子碰不上一个仗打,地位本就天壤之别。

“怎么不一样?再说我家可是嫡子,你家是庶女,仔细论起来还是王家吃亏了呢!”王二嫂昂着下巴,非常倨傲。

大姨娘摇摇头:“孩子们的婚事都是老爷说了算,我没法子置喙。”

她见王二嫂还想说什么,赶紧岔开话题:“还是先让老爷帮大郎安置进书院吧。”

听说事关命根子,王二嫂才阴转晴,将心思收了回来:“那还不是轻而易举?”

王家做了武官之后也算光耀了门楣,长了见识发现后代还是要读书科举所以才让王技弃武从文,一力将他托举读书。

涉及子弟读书顾介甫还是很愿意帮忙的,他将王技送到了当地的书院,还特意引荐了弘哥儿带他一程。

不过王技本人并不是什么读书的料子,说读书只不过是想逃避从武罢了,从前在边关,若是教书先生给他文章点评为次等王二嫂就去人家门上去闹,久而久之教书先生怕了,只一味评“优等”,日子久了王技就真当自己是当世大文豪。

进了书院他恃才傲物,又以自己是知府外甥自居,刚进去两天就惹了一堆麻烦上门。

气得顾介甫连连摇头,训了大姨娘一顿。

王技却无所谓,眼见着麻烦解决了就去问娘:“娘,如今我也进书院了,什么时候能说亲?”

王二嫂亲昵推他一把:“娘替你盘算着呢,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上次吃席大姨娘跟她聊了几句给她出主意,叫王二嫂想联络大姨娘就借口要出门逛街出了顾家,随后再去前院找大姨娘安插在外面的小厮,所以两人算是重新联络上了。

因此王二嫂也借着由头审视了一遍府里的姑娘们:老大老二老四都有婆家了,剩下几个又太小,算来算去适龄的就是三娘子、五娘子、六娘子。

她不是很想给儿子说大姨娘的女儿:大姨娘太强势,如今就已经时常插手娘家诸事,若娶了她的女儿进门,有一对强势母女,自己这个婆婆的位置恐怕坐不稳。

算来算去,倒是五娘子最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