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9(1 / 2)

加入书签

那些勾当。

申时张植接到传召匆匆入宫,待进入祁阳宫,立马跪地行礼。

李宝儿拿过一本折子让宫人递给他,“华霖传来捷报,称突厥可汗病逝,其幼子继位,塞北各部落蠢蠢欲动,动乱一起,华霖趁机攻陷了不少地方。”

张植接过奏报看了几眼,随后低下头恭声道:“都是陛下英明决策,不然如今定不会这么顺利。”

李宝儿笑了笑,“那也是华将军与沈将军骁勇善战。”

“丞相觉得谁更适合大司农之位?”

闻言,张植想了想,“许林和施明为人清正,应该可以为之。”

李宝儿垂下眼帘,思索了片刻,“他二人能力不足,难以担此重任,大司农一职就辛苦丞相兼任,待寻到合适人选再说。”

张植一怔,没想到陛下如此信任自己,本来还想推辞,可最终还是磕头谢恩,“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李宝儿皱皱眉,“朕时常在想一事,富贵人家有余钱方能入私塾,可普通人家生存尚艰,又有何力去饱读诗书,故朕想在各州县设立私塾,无论男女老少皆可入学,如此有才之士也不再局限于富人之家。”

第42章 名利

“陛下此举利国利民, 普通百姓若能读书识字,于生计也有益处。”张植正声道。

李宝儿笑了笑没有说话,话虽如此, 可大部分人连做工的时间都要挤出来, 哪来的时间去私塾念书, 改变并非一朝一夕,还是需要慢慢来, 唯有让百姓们看到更多不一样的可能,才会有这方面的尝试与意识。

“周祺送来几封折子,想要回长安述职,父皇驾崩之时, 他驻守边关无法归来,如今边关稳定, 朕欲让他回长安探望亲眷,并加以封赏, 算是犒劳他驻边辛劳。”她忽然道。

张植面色不改, “陛下体恤朝臣,乃百官之福。”

李宝儿挥挥手让他先退下,随后继续批阅奏折。

在她继位之时就该犒赏周祺,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最重要的是周祺值得重用。

沈屹也送来密报,称华霖未有异心, 而是一心为边境百姓着想。

若真如此,此次平塞北之乱后,她有意欲传华霖入长安, 只有亲眼所见, 才知真假。

未到入夜, 待她前去未央宫之时,却听里面传来阵阵啼哭声,殿外的宫人纷纷跪地行礼,解释是何夫人携女入宫。

李宝儿一入殿内,就看见母亲抱着一个襁褓婴儿一阵逗弄,何予意坐在一旁眉眼含笑,许是刚出月子,面色依旧有些憔悴。

生了两个孩子,更添一分岁月痕迹。

“臣妇拜见陛下!”

看到来人,何予意赶紧跪地行礼。

李宝儿上前扶了一把,“舅母应在府中多休养才是。”

何予意起身后站在那恭声回道:“臣妇已有数月未曾拜见太后娘娘,故而特意带嘉儿入宫,来给太后娘娘请安。”

李宝儿看了眼襁褓里的孩子,那双眼睛明亮又清澈,模样不似舅舅,反倒似舅母。

如今儿女双全,难怪舅舅一下朝就赶着回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