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0(1 / 2)

加入书签

的官差姓牛,生得孔武有?力?,脸方正,面透刚毅。他站的地方风都打不透似的,严严实实。他看了看方戍,自我介绍说:“牛权,负责今年溪河九村田税事宜。”

方戍抱拳道:“见过牛大人,小民?方戍,字守城。不知牛大人需要小民?做些什么。”

牛权说:“方公子,你将下溪村现有?户籍的人全?部记录下来,每家?每户多?少人,几个男丁,老弱妇孺和哥儿有?多?少,家?中今年的收成几何。其中稻米、粟米、小麦、黄豆等各是多?少,详细记好。”

方戍略带愕然?道:“全?部?”

牛权说:“没错,全?部。我们自己也有?记账先生,这样?做是为了后?面进行一次比对,力?求更准确。”

于庆隆一看方戍的表情就知道这活不少,便问道:“不知牛大人手里可有?参照?”

牛权说:“尚无?。不过这是咱们镇守大人派下来的任务,务必要如实完成。”

“那?小民?可否举一例请牛大人定夺?”

“你是?”

“这是内子,姓于。”方戍说,“内子聪慧,主意多?,牛大人若是不介意,可让他试一试。”

“好。你要举什么例子?”

于庆隆示意方戍将手边的纸跟笔给他,在上头画了个四四方方的表格。首行格子上分别写着人口性?别划分、家?中田亩数、谷类名称、单品种收成数量,收成总数量、收税结果、备注。

竖列则是户主姓名。

他指着表格道:“牛大人请看,这样?便不必再反复写出性?别和稻谷种类,只管记上数量,一行对一行,一眼便知哪家?是哪家?,速度更快,记账先生算数时?也只管看这几列便可。”

牛权:“……”

方戍:“……”

另一名差役也在旁边看了半天了,感叹道:“厉害啊,这样?既能省了笔墨,又能省了时?间。”

牛权也有?些吃惊。他原本并没有?抱什么希望。他虽是第一次来办这样?的差事,但往回也不是没见到别人是怎么记的。可叫这人这么一画出来,好像事情变得简单且好办了许多?。关键这一看就是一目了然?啊!

“方公子,你夫郎也识字?”牛权问方戍。

“常用的字都识得。”

“既如此,可否让他帮忙一起记一记?”

“这……隆哥儿?”

“我夫夫二人愿意效劳。”于庆隆说,“只是小民?原非下溪村的人,嫁过来不久,对这里的乡亲们尚不完全?熟悉。这前头户主的姓名跟家?中成员便由小民?的夫君来记,剩下填数的部分再由小民?来,不知牛大人以为这样?可否。”

“可。”牛权说,“有劳你们二人。”

秀才大多时候可不用出现在这,反正又不用交税,这事一般跟他们没什么关系,这纯属就是过来帮忙,一行官差便也客气许多。

于是方戍坐下来将村里的各个户主叫什么名,年纪多?大,家?中有?几人,分别叫什么名,什么性?别,多?大年纪都记录下来。年纪就记在名字的右下角,也是于庆隆教?的。若是遇到不确定的他就问问里长和周围的乡亲。

记完一张交给于庆隆,于庆隆便叫了上面有记录的这些人过来,报了收成数之后?依次记好。

两口子配合得天一无?缝,原本想着要干一整天的事,居然?一个时?辰多?点就全?部干完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