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9(1 / 2)

加入书签

发生的事情,下一刻就可以全网皆知。

只要他们联合在一起,表明旱灾的严重性,这光是来回传递消息,都得是几个月的时间。

真要派钦差下来查证消息?这路上不又得耽搁几个月?

几个月加几个月,快的话都到冬日了,慢的话都到明年了,谁知道明年的年景如何?

这一年,不就拖过去了?

而且,上头的人,其实也害怕乱起来。

旱灾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好几座城颗粒无收,百姓要饿死了,这个时候再添苛捐杂税,那不就是官逼民反吗?

真要闹几场起义,上面的人也头疼。

派人平乱,不也得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吗?

朝堂乱归乱,但朝臣也不是没脑子的用脚思考。

段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还是师弟有办法。”

这个办法虽然不能一劳永逸,但是目前的危机,算是解除了大半。

君舒婉也出了个鬼主意:“去年咱们这里不是闹过一场瘟疫嘛,俗话都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我们可以稍微传递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出去,让那些人不敢来查。”

段文忍俊不禁:“只怕这消息传出去之后,边城的百姓先人心惶惶了。”

去年疫情的时候,他还没上任,却也知道去年的疫病处理结果,是历来情况最好的一次。

就连他前一任知府,还白捞了一笔政绩,原本只是平调去稍微富裕一点的州府做知府,后来听说是高升了半级。

可即便是如此,去年的疫病死亡人数还是上千。

疫病啊,令人闻风丧胆的。

段文继续说:“如果真传出消息,恐怕跑商的人都不敢来了。”

到时候边城还会造成物资紧缺的情况。

最重要的是,他们这里缺粮食啊,要是没人拉粮食过来,不是更麻烦吗?

君舒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抱歉知府大人,我出馊主意了。”

君秋澜见不得妹妹这般,他思索片刻。

“婉儿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好好执行的话,也是有可行性的。”

“师弟但说无妨。”

君秋澜笑了笑,慢慢解释。

他们自己人知道没有疫病就行了,只需要把这个消息给传递出去。

城里的百姓,可能就是稍微恐慌一阵,再由官府出面,说明是有人以讹传讹。

可这个时候,疫病的消息已经传远了。

本地的官府可管不上外地的百姓,他们要去外地传消息,这是他们的事情了。

没有人拉物资过来,他们本地也不是不能多组建几支商队,他们自己去外头拉回来,也是行得通的。

而且这些都是暂时的。

疫病不会一直有,再怎么样,就算再惨烈,大家都得病了,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是好是坏,都会有个结果。

到时候那些人估算着时间,想到边城缺乏物资几个月,难道不会冒险一试吗?

消息真真假假,民间又如何能完全分辨。

君舒婉眼前一亮,“还是哥哥比较聪明。”

君秋澜莞尔:“是婉儿聪明,要不然我也不会想到这些办法。”

段文和霍潋都点了头,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特别是段文,“你瞧瞧,你本就是天生的领导者。”

侧门表达自己的态度。

君秋澜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转头又看向霍将军。

“红薯的种子,我尽可能地给你想办法多弄点过来。”

这下,霍潋的眼睛也亮了。

竟是不顾身份,直接对君秋澜抱拳行了个君臣之礼。

“君公子,此前我说过的话算数,若是你有想法,我霍潋愿带着十几万兵马追随于你。”

顿了顿,他又有点难为情。

“就是到时候还劳烦君公子替我想想办法,把是京中的老母亲,以及两个孩子,还有族亲们都接出来。”

武将在外,家眷留京,那就是人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