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79(1 / 2)

加入书签

泱泱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清妹妹,你这操控人心的手段实在太娴熟了,按我说,你才应当去当官断案。”

“任何人的表情和动作都逃不过你的眼睛,我是五体投地了。”

“哪有这么夸张。”林知清微微笑了笑:

“还有一点,辩论一个话题的时候,人们是习惯性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

比如说,同样是和亲这件事,每个人的出发点是不同的。

官员思考的是朝廷是否安稳,商户思考的是关税是否有变动,普通百姓思考的是税收等问题。

甚至方才林家到底下人,心中也产生了和亲并不是一件好事的想法。

因为林知清代表着林家,倘若大梁有异动,林家便是焦点。

无论如何,林家变动,底下的下人们当然也担惊受怕,不是很安稳。

一个嫁入大梁的林知清,哪有在盛京城的林知清安稳?

所以,和亲这件事,具体到每个人身上的关注点是不同的。

关注点不同,想法便不同。

很多人思考过后才会发现,其实和亲的事情于朝堂有益,但到了底下的人,根本没能得到好处,甚至还有坏处。

在这种时候,人都是想要维护自己的利益的,所以才会产生“辩论”。

总的来说,林知清走的是人性这步棋。

按照如今的情况来看,这步棋确实没走错。

一部分百姓的心中,已经产生了和亲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的想法。

这场舆论战,林知清算是打赢了。

回了舒清阁以后,林知清在小册子上,将“百姓”二字划去。

下一个目标是谁呢?

她的指尖在御史台、沛国公、皇室几个字上来回穿梭,最后还是点了点御史中丞。

没办法,沛国公和太子的难度是地狱级的。

从简到难,看下来只有御史台好入手一些。

御史中丞王渊,林知清并不陌生。

讲到这个人,她甚至还有些头疼。

这个老古董先前在堂审中认识到了错误,就立即向林家道歉了,没有一丝一毫的推诿。

这也能反映一件事,除非有充足的理由说明和亲之事不好,对大盛无益处,才能改变王渊的想法。

不,不止王渊,是整个御史台。

御史台的人都是言官,动不动就要死谏,脾气相当硬。

他们的思想一般都是偏向大盛的利益。

如今和亲一事,对大盛的好处十分明显。

五座城池,牛羊战马,互不侵扰之盟约。

无论哪个单拎出来,诱惑力都非常大。

御史台的人大概率会认为这是一笔合适的买卖。

他们看中的是眼前的利益,绝非后头的隐患。

这种思想,实在不好改变。 W?a?n?g?阯?发?布?页???????????n?2??????⑤????????

一想到王渊,林知清脑海中就会出现自己被关在大门外的场景。

她心中也有预感,倘若她这次直接上门同王渊阐述利弊,定然也会被拒之门外。

该怎么办呢?

林知清眉头紧锁。

林泱泱在一旁打了个哈欠:“清妹妹,大梁使臣还要在盛京城待一个月,你说他们看到报纸后会作何反应?”

“同他们关系不大,不论如何,做决定的都是大盛的人。”林知清开口回答,随后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丝思绪。

“等等,大梁使臣还在盛京城中……”林知清拍了一下手,看向林泱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