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5(1 / 2)
高位,族中人也能走仕途,梁献卓身边的郎官中都有这两族的子弟。
任家还不及张家根基深,张家是经历了几朝依然常盛的大族,就连地方官吏中都有张家人,细究起来,驻守在五原郡的张元固也算张家人,张元固的祖父是大楚开国功臣,张赏这一脉追溯起来,其祖与张元固的祖父是从兄弟。
梁献卓真要灭张家,张元固这一脉也得跟着遭殃。
梁献卓没想过动张元固,伏缇打兖州打的下落不明,他都不曾传信给张元固,张元固是坚守在大楚北地最牢固的堡垒,即使内战再混乱,有他在,也不会让匈奴踏足楚地。
梁献卓上辈子用自己亲信的武将把张元固顶替下来,张元固随伏家被诛杀,北地一直不太平,匈奴怕张元固却不怕后来的太守,魏琨造反后,内忧外患让他无法兼顾,才给了魏琨可趁之机,这辈子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再重蹈覆辙。
梁献卓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任陶为主谋,夷其全族以儆效尤,而张赏为从犯,只杀了张赏,张赏这一脉的所有仕人全部调离中枢,梁献卓替上一批人,朝政运转看起来没有太大影响,张元固照样把守着北境。
经过这场血洗,梁献卓发觉豪族都是一个德行,坐到高位上,他们想的不是尽心尽力侍奉君王,而是极尽揽权,从而蒙蔽君王的耳目,上行无法下效。
梁献卓将薄文仪从颍川郡调回,提他做了大司农,让他安插薄家人入朝堂,既然都一样,用谁又有什么区别呢。
廷尉成了空缺,梁献卓提了廷尉正升任廷尉,再令新廷尉自己举荐合适的人选入廷尉府任职。
梁献卓在撤换这些职
务时,心头对魏琨的恨意更胜,魏琨夺走了伏嫽,魏琨还夺走了扬州、荆州,扬州牧政绩斐然,他曾想过调扬州牧回京任职,被魏琨截胡,才致使他不能从地方提调官吏。
午夜梦回时,他总会梦到他最后看见伏嫽的情形,她被魏琨抱在怀中,他在火海中看着他们郎情妾意,他不会让他们好过的。
——
前将军带一万精兵加紧赶路,也是在大半个月后才到的兖州,兖州这时奴隶已成势,南面有宁休率三万人停守在兖州境外,奴隶首领正与魏琨这边谈判。
前将军加急入境,差点跟那帮奴隶打起来,所幸他记得自己来的任务,也派人前去给奴隶首领递话,他是奉皇帝命令,前来接管兖州,只要奴隶们肯放下武器,他会为他们主持公道,清算当地豪强官吏。
奴隶首领不久派来使询问前将军,除了清算地方豪强官吏,朝廷对他们这些受豪强盘剥的人就没什么表示吗?
照前将军的想法,还有什么表示,没将这些造反闹事的叛军砍死,都是皇帝太仁慈了,还想讨要奖励不成。
但前将军还有军令状压着,不敢耍威风,思索下认为,皇帝说的是安抚,并没说给这些奴隶消去奴籍,他们毕竟反叛闹事,皇帝想收复兖州,才说的杀豪强官吏,其实心中大抵也对这些造反的奴隶很不喜,若不是碍于情势危急,只恐也会想杀掉这些奴隶。
这帮奴隶要表示,大不了承诺他们,以后让他们的主人对他们好点,给吃给喝,绝不再贱卖打杀了他们,这总行了。
前将军把话给了来使,来使回兖州后,就突然没消息了。
前将军等来等去,终于等不及,派人入兖州打探,就听探子回来禀报,说那群奴隶调头投降了魏琨,现兖州已被魏琨麾下大将宁休接管,宁休手中有三万人马,正朝他们这边进发。
前将军大惊失色,将那群奴隶从头到脚骂了个遍,转头很不服气,他给了那么多好处,这群奴隶却不识好歹,他就不信魏琨还能比他更体贴。
然而他的不服气很快就服气了,在宁休的兵打来以前,先来的是奴隶首领来使,老实巴交的告诉他,他给的条件不如魏琨给的,魏琨不仅答应惩处豪强官吏,还会帮他们削去奴籍,让他们重新归为平民百姓,最重要的是魏琨还会给他们分田地,这些都比他几句会对他们好的不切实际的承诺要更让奴隶们信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