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16(2 / 2)

加入书签

他看了几人,他早就摸清了他们擅长什么,顺便帮他们分派了编写科目。

说来律法也要改进一下,这科暂时放一下。

既然卷王们不怕辛苦,就按照他的意思修改编写律法。

赵章说的轻松,可要他们挠秃了头。

还好又一批人才主动跑过来了,之前他们还想在赵章面前争表现,如今……忙不过来真的忙不过来,有人能分担简直是太好了。

这人再多,学堂建好了教材也没编写好,准确来说有编出的被赵章打回去了。

启蒙书当然要主打一个简单易懂,让人学进去,哪能搞那么艰深。

所以学堂建好了后没开起来,张老大这些工人又被赵章安排去建厂房了。

仙鹤镇到这边还是有些距离,就算路好走了也不能这么浪费时间,何况一个厂子的产量已经满足不了需求。

所以厂房势必要建,建完厂房建福利房。

张老大他们活就没停下,他们硬是吃的身体结实不说,一直领工钱,都小有积蓄了。

张老大都想着等歇了就讨个媳妇,生俩娃娃,送到那学堂里去。

他就跟着虞王走,要不是虞王他哪有现在的日子。

话说回来,学堂没开起来,之前议论的此事的文人声音更大了,大意是赵章知道教化不了万民所以不敢开学堂。

赵章:?

我是不是太仁慈了?

俗话说慈不掌兵,赵章决定露一露肌肉。

路近源带着一群士兵从一头跑到另一头,没有一个掉队的,纪律森严,俨然一副精兵之象。

这还不算,竖起靶子,弓箭手列队射箭。

文人在一旁看了感觉那箭不是射在靶上,是要射穿他们咽喉。

一个个老实乖觉起来,他们怎么忘了,这位不是一个人,还有一队强兵悍将。

当然有闹事的就有没闹事的,没闹事的赵章就问人家愿不愿意当学堂先生。

学堂就是一个县一座先生都要不少,他那点谋士哪能散出去。

他也舍不得这些人去教书。

所以这些没闹事的读书人成了第一批等待遴选的先生,教的简单,薪资只会是普通水准,不过会分福利房以及包三餐,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而且在学问水平上没有那么严格,毕竟只是给老百姓启蒙。

赵章占领了这一带,齐朝风雨飘摇,不说参加不了科举,就说考上去也很尴尬,所以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的,还能在赵章面前刷刷印象,等他称帝他们再参加科举,若是中了也能安排的好一点。

这一批人新鲜出炉,简体字也搞得差不多了。

赵章看了一遍,能用的就先拿过来教授这些读书人,还不够简单的再等等。

这一下又在这群读书人里掀起轩然大波。

又跑了一些人,留下来的却是大多数,因为他们想到了这些简体字降低了读书门槛,之前一群人嘲讽,觉得赵章的决定无比可笑。

但是看到这些,他们就知道他是不打无准备的战,简体字推行势在必行。

既然如此,他们若是要科举,无疑是要用简体字,现在不愿意学,以后也得学,到时候还落后一步。

于是这些人还没当先生,先当了一回学生。

将这些字学会,然后用简体字抄书,务必做到融会贯通,不出现多一笔少一笔的情况。

等书抄的差不多了,启蒙教育书籍也编纂好了,这对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