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3(2 / 2)

加入书签

林最耸了耸肩,“瞒不过你,也没打算瞒你,我大学同学在海城,无意中从他那里听到一件事,93年8月28日发生一起打头抢劫案,涉案金额五万多,当时叫救护车把人送到医院的人做了笔录,留下的名字叫陈辉。”

原本还乐呵呵的老头,面色顿时一凝,随即眉眼舒展开,“这并不能说明问题,陈辉当时是个越狱犯,他不会傻到在笔录里留下名字。”

“陈辉的名字很常见,同名同姓不稀奇。”林最继续说道:“被打头抢劫的是他继父呢?一个可以是巧合,两个可就不只是巧合,即便是巧合,也已经足够我们推敲了。”

“你的意思是……”葛建国翻动笔记本,失望道:“当年对陈辉的妈妈和他继父的调查都没来得及展开。”

在他们两人身上的线索非常少!

“我明白!”林最语气认真,“人在锦溪县越狱,也是在锦溪县发现踪迹的,谁都不会去想陈辉出过锦溪县的可能性,换成我也会跟你做出一样的判断。”

“你不用安慰我!”葛建国睨他一眼,他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用得着一个毛头小子安慰?

况且案子也没说一定调查出错。

他从抽屉里翻出小孙子练字的本子,田字格里写着歪歪扭扭的铅笔字,翻到空白页,架着老花镜写下:陈辉,海城,锦溪县。

之后在这几个大字底下分门别类写下很多字,边写边分析,“你的意思是他可能去到海城,救了继父并且做了笔录留下名字,他去海城的目的是什么?求助,逃跑,因为那里有他亲生妈妈,还有……”

葛建国翻动工作笔记,继续写,“还有他弟弟疑似也在海城,之后折返锦溪县,那么去海城的目的就站不住脚,你还有其他依据吗?”

“假设他是想供弟弟念书,当时大学开学在即,他想去给弟弟钱呢?”林最又抛出一点线索。

“好,他担心弟弟没钱念书,想筹钱供弟弟念书,他越狱不是为了报复而是想找弟弟,你是这个意思吧!”葛建国不愧是老刑警,即便退休了也能马上进入状况,拿着笔在本子上唰唰唰写字,“那我们来分析钱,越狱不代表能有钱,他这样逃出来之后能做什么有钱呢?”

他顿了一下,“偷,抢,借,这是最快的三种方式。借,跟谁借?海城有他妈妈在,可以是个人选,但不是一定要他开口,弟弟同样可以开口。偷,暂时不知道会偷谁。那么抢呢?巧合的是继父牵扯到打头抢劫案,涉案金额五万多。”

葛建国凝眸望着林最,“你是想说当年陈辉越狱后可能在海城犯下打头抢劫案,根本没有杀害何丽芳和毛巧娜的作案时间,是吧?”

“我确实是这样想的。”林最坦率承认,从林唯那里听到当年做笔录的人叫陈辉的时候,他就有了这样的猜想,只是一直没跟唐凤书说。

他不是凭空做出这样的推测,而是这个可能性最高,也符合陈辉的性格。

“你已经有了判断,那你说说笔录里这个名字的看法,这肯定不会是陈辉留下的,他也不会选择叫救护车更不会跟警察接触。”葛建国拿着笔等他分析做记录。

第36章 林最的分析

林最确实早就有了判断,不仅有了判断还有证据支持,但证据出处不好解释,他只能尽量去圆。

“从陈辉越狱那天开始说起吧!”林最同样拿了本习字本边说边写,“8月26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