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6章 万寿圣典普天庆,三军威仪四海安(2 / 2)

加入书签

朱翊钧专门叮嘱过张居正,两京一十五省皆上贺表,不得献寿礼,朱翊钧太了解大明朝的官僚了,一旦他这里开个口子,下面立刻就会搞成生辰纲,对下搜刮。

在四大总督府送上了贺礼之后,就是大明官僚们的贺表,内容乏善可陈,至于是不是照抄,朱翊钧其实不是很在意,写了就是。

在贺表上完之后,在大宗伯沈鲤三请之下,朱翊钧走出了黄浦江行宫的文华殿,步行出殿,抵达了祈年殿斋醮。

斋醮是一个十分繁琐的流程,朱翊钧站了快半个时辰,才轮到他去烧青词,用龙虎山天师张国祥写的青词,祭祀了上天。

青词这个东西,大臣们来写,多少有点格格不入,但是龙虎山天师来写,就是专业非常对口了。

中午大宴赐席,朱翊钧饮了九爵,不过里面没有酒,都是水,他的爵看起来很大,但其实就一口而已,九爵礼之后,朱翊钧就选择了离场,他继续在这里,怕是谁都吃不好喝不好。

朱翊钧离开后,奉王殿立刻就开始人声鼎沸了起来,皇帝回到了行宫通和殿,通和殿完全仿照北衙通和宫修建,是朱翊钧真正的寝宫。

他回到宫里,立刻就把十二章衮服给脱掉了,主要是上面挂的配饰实在是太多了,走起路来要走四方步,否则就会叮叮当当乱响,有失体统。

「这万寿圣节还是要精简再精简,过于繁琐。」朱翊钧换上了自己的青色常服,歪在藤椅上,才觉得舒适了起来。

王夭灼笑着说道:「就知道夫君恼怒这些个繁文缛节,我备了长寿面,夫君要不要吃一点?」

「好。」朱翊钧坐了起来,他不是不过生日,每年过生日,就只有一碗王皇后亲自煮的长寿面。

王夭灼尝了一口,笑着说道:「不烫了,可以用了。」

皇帝入口的东西,都要过奢员的口,万一有毒,那真的会血流成河,可是皇后亲自煮的长寿面,奢员是尝还是不尝?

皇后不让下人为难,每次都自己尝一口,因为大医官交代过,不要让陛下吃太烫的食物,也算是个正经的丶彼此心照不宣的理由。

「踏实了。」一碗面下肚,朱翊钧立刻就踏实了许多。

「夫君,冉妹妹也有了身孕,让顾眉生侍寝?她已经学好了规矩。」王夭灼吃完了自己的小碗面,才笑着说起了后宫的事儿。

朱翊钧点头说道:「行,娘子安排就是。」

万寿圣节第一天的下午,是百艺献礼,晚上是鳌山灯火,皇帝陛下向来不怎麽出席这种场合,也不会恩赏,百艺献礼会一直持续到晚上的鳌山灯火。

万寿圣节这天,大明所有城池都会和春节丶中秋一样,取消宵禁,整个上海县可谓是灯火通明,数丈高的鳌山,从行宫出发,跨过了黄浦江大桥后,开始四处巡游。

「娘子啊,咱怎麽感觉上了先生的当啊?」朱翊钧在正衙钟鼓楼目送了鳌山灯火的远去后,眉头一皱,终于意识到了事情有些不太对劲儿。

王夭灼有些疑惑的说道:「额,夫君何出此言?」

朱翊钧指着新港的方向说道:「那边是新港。」

「娘子有所不知,泰西减少了大帆船贸易的白银数量,大明用了配给税制反击,上海地面的富商巨贾也选择了涨价减少供应,提高利润,导致了很多本该出海的货物,堆积在了松江府。」

「这万寿圣节,怎麽看,都像是为了消耗堆积在库房里的各种货物。」

朱翊钧这生日过到了夜里,才回过味儿来,这张居正拿万寿圣节放三天假丶弄了个十五日的庙会,就是为了刺激消费!去库存!

看看街上那琳琅满目的货物,看看摩肩擦踵的人流,看看那些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朱翊钧意识到,张居正的目的,可不仅仅是圣恩浩荡。

「夫君这麽一说,倒像是先生干得出来的事儿。」王夭灼听闻满脸的笑意,八九不离十,是这样的。

「是吧!」朱翊钧摇头说道:「其实也挺好,这些货物在仓库里堆积若是丢弃或者烂掉,才是可惜。」

朱翊钧回到寝宫见到了有些忐忑丶满脸羞红的顾眉生,虽然嬷嬷教了许多的规矩,但毕竟未经人事,还是有些紧张。

朱翊钧倒是问起了顾眉生的情况,聊起了她的生活。

顾眉生是苏州人,也是当地的豪奢户,她被父亲卖到人牙行的时候,已经十二岁,完全懂事,也是幸运,正好魏国公府买丫鬟,老夫人一眼相中了她,就养在了府里。

顾眉生也不是特别恨她的父亲,因为算是家道中落,母亲病逝,父亲不擅经营,家里的生意连续中了几个圈套,欠了很多的债,迫不得已,才选择了卖女儿。

「后来,老夫人专门差人打听了,妾身离家当日,父亲悬梁自尽了。」顾眉生甚至有些感伤,她起初也恨父亲,但后来也就不恨了。

狠心的把她卖掉,是希望她能活下去,否则那些追债的人,不知要怎麽会如何对待她。

人牙行也分三六九等,她父亲找了专门为公侯府上找丫鬟的人牙行,这算是她父亲能给她找到最好的出路了。

在之前,她父亲一直想要把女儿送到世交的家里,可是这树倒猢狲散,家道中落后,所谓的世交,便什麽用的没了。

顾眉生现在的身份是魏国公府的女儿,老夫人一辈子就生了几个倔种儿子,一直想要个闺女,顾眉生一手女工,一手琵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才被老夫人收为了义女,比亲闺女还要疼爱。

「妾身还有个哥哥,家里败落后就自己出去闯荡去了,至今不知踪影。」顾眉生的情绪有些低落,聊起这些过往,自然有些不堪回首。

朱翊钧抓着顾眉生的手,笑着说道:「你哥哥在金池总督府。」

「万历七年,你哥哥到了松江府化名赵有财,在码头上搬过货,做过文书,因为机敏丶识文断字,考入了松江海事学堂,成为了舟师,毕业后进了松江水师,后到了吕宋,随石隆侯开拓金池总督府了。」

「你哥哥一直在寻你的踪迹,但始终没找到你。」

顾眉生的日子苦,他哥哥顾怀礼日子也不是很好,他考入松江海事学堂之后,就改回了本名,进了松江水师没多久,居然被当年的债主给找上门了。

官司上门,因为涉及到了军民银钱纠纷,顾怀礼在行伍之间,立刻就变得举步维艰了起来。

当时顾怀礼只有两个选择,要麽离开水师,到民间船上做舟师,要麽调往吕宋水师任职。

顾怀礼只能去了吕宋水师,辗转去了金池总督府。

魏国公府找不到的人,缇骑一定找的到,而且因为要入后宫,自然要把一切查清楚。

「他在金池总督府还挺好的,已经娶妻生子,有一儿一女,现在有田一百二十顷,有力役三百四十,马倌十三人,养马五百匹,牛百头,羊千只,大金池有大光明街商铺四个,工坊一个。」朱翊钧说起了顾怀礼的现状。

顾怀礼是金池水师的大舟师,算是总督府数得上的人物。

邓子龙也没亏待他,所有的力役都是分配的俘虏,大金池城拔地而起的时候,还都是一片荒地,大光明街的四个商铺,还是顾怀礼带着人建起来的。

那边缺人缺的厉害,下船就给田二百亩,不是荒田,而是生田,只要种两年就是熟田,开荒有很多的危险,当地夷人也不太友好。

朱翊钧想了想补充说道:「哦,对了,他还在金池,办起了第一座蒙学堂和小学堂,那边读书识字的人,并不是很多。」

顾眉生听闻哥哥居然有如此机遇,也是长松了口气,露出了笑意说道:「知道哥哥安好,妾身就安心了。」

心头一个石头落地,顾眉生立刻变得开朗了起来,眉目变得传神,姿态动人,顾盼生姿。

顾眉生依偎在皇帝怀里,聊起了她经历的几件趣事,她说完忽然抬起头用明亮的眼睛,低声问道:「夫君,如此良辰,莫不是要一直聊天不成?」

再聊一会儿,这一天就要过去了,今天可是皇帝生日!

天雷勾地火,一场大战不可避免,奈何顾眉生初经人事,不堪攻伐,短短三个回合就败下阵来,连连求饶。怎料,这顾眉生韧性十足,短短一刻钟后,顾眉生体力恢复,主动出击,大战再起,二人一直折腾到了子时,方才罢休。

朱翊钧常年习武,体力极好,顾眉生睡得迷迷糊糊时,朱翊钧已经用了早膳,盥洗之后,换上了戎装,去参加万寿圣节的次日行程,上午是操阅军马,下午是阅舰式。

天公作美,天朗气清,爱下雨的松江府,没有下雨丶起雾,扰了皇帝的万寿圣节。

总协戎政大臣戚继光,就是今日大阅的总负责人,陈璘是协理戎政大臣,张居正为总督军务丶王崇古为协理,大将军丶元辅丶次辅丶水师将军,为此次大阅的总负责人。

「先生这是第二次做总督军务了吧。」朱翊钧到了行宫承天门楼下,承天门设有御幄,这是今天操阅军马的阅武门。

万历二年起,每年三月都会进行春阅,每年十月都会在天津州,对水师进行阅舰,万历年间张居正一次也没有担任过总督军务,都是兵部尚书担任。

张居正俯首说道:「陛下圣明,的确是第二次,上一次是隆庆三年八月。」

张居正在隆庆二年三月以『祖宗时有大阅礼,乞亲临校阅』为由,请隆庆皇帝操阅军马,隆庆皇帝答应了,隆庆三年八月,举行了隆庆大阅。

本来说好的,天威亲临阅视,振积弱之气,励将士之心,每年八月都要定期进行操阅军马,但后来都没有如期举行,其中的缘由,颇为复杂,有先帝不喜庶务,也有朝廷亏空,更有科道言官反对等等。

「准备下开始吧。」朱翊钧点了点头,他看了眼城门,万历三年时,张居正在北衙承天门,扶了他朱翊钧一把上马,送他去京营操阅军马。

之后,十四年如一日,从不断绝,只要无事,他每日都会去京营。

朱翊钧一步步的走上了承天门,站在了御幄之下,身旁是团龙旗招展,而承天门下,一直到黄浦江大桥,全都是身披铁浑甲的京营锐卒,每个人都是昂首挺胸,站得笔直,站在那里,威严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当年朱翊钧习武的时候,他就想,或许丶可能丶大概丶应该,大明真的有那麽一天,大明军容耀天威的那一天!

而现在,这一天已经到来。

朱翊钧披全甲,带头盔,站的和军兵一样的笔直,手虚伸而后握拳,掷地有声的说道:「大明军,威武!」

「陛下,威武!」

「陛下,威武!」

「陛下,威武!」

受阅一万两千军兵的声音,汇聚在了一起,呼声如雷霆万钧,直冲云霄。

张居正之所以如此执着于万寿圣节,三番两次的提起,其实就是为了大阅宣威这碟醋,包的饺子,其馀的目的,不过是捎带手罢了。

观礼的这帮势要豪右丶富商巨贾们丶名士大儒丶乡贤缙绅丶官僚吏员们,要真切的看得到,皇帝陛下手里,究竟掌控着一股什麽样的力量。

只有真的看到,才会在做事的时候,掂量下自己是否能够承担得起代价。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