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零二章 卸甲(2 / 2)

加入书签

对此,中大夫儿宽等儒官提出异议,认为以朝廷现有实力,完全能在不执行宵禁的情况下举办受降仪式,用意显然不纯,但为太子宫卿和其他朝臣联合否定。

哪怕为了自己睡觉安宁,都不能让儒者继续下去。

少数服从多数,诏令颁布,长安城即刻进入宵禁阶段,兰台的绣衣直指御史丶廷尉署的官吏丶京兆尹的衙役立刻奉命,上街劝阻民众回家,如有不从者,将由三方官吏视情况而定,包括并不限于正法丶羁押等刑罚。

大汉皇太子令丶律法,再次镇压了儒家,倍感憋屈的儿宽,也决定不再忍让,迈步入中廷,主动出击道:「臣启上君,我大汉之法,有无法外之法?」

为孔家讨公道讨到廷议上了。

端坐御座的刘据,望着儿宽这类似质问的启言,什麽都没有说。

接受了老丞相不少时日指点的参政王大臣丶楚王刘注,这时站了出来,「中大夫,诸侯王犯法,亦与庶民同罪,你的法外之法,从何而来?」

有些人往那一站,便能堵死人口,之前那次王公廷议,诸侯王死的死丶圈禁的圈禁丶勒令读书的读书,所有封地尽皆撤藩入汉,使得两位站立朝堂的诸侯王宛如律法化身,想质疑大汉上君执法不公,先过了他们再说。

「那为什麽有凶手残忍覆灭他族而能逍遥法外?」儿宽连掩饰都不做了。

听闻恩师和家族俱丧陈蔡,儿宽险些吐血而亡,现在活着的最大动力,便是和诸子百家搏命。

另一位议政王大臣丶河间王刘基站了出来,「中大夫,关东盗情如火,朝廷和地方虽多番施措,但见效尚要时间,君不见我大汉天子南巡仍为盗情而止步南阳?」

陛下南巡队伍最初几千人,两千期门郎护佑,连南阳郡都出不了,侧面证明了关东盗情严重。

「中大夫口中所说的凶手,或者说群盗,朝廷已经派出人手去缉拿,豫州郡方面也在努力抓捕,但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朝廷和地方总不能为了追凶,其他政务丶军国大事都不做了,请耐心等待些时日。」刘基唱和道。

这是儒官最擅长的「官腔」,此刻被用在儿宽身上,儿宽难受至极。

随着太子储君向陛下南巡队伍下达了禁令,不少中朝官吏回朝,中朝班列里,当朝大儒董仲舒四大弟子之首丶治经博士褚大见状站了出来,先向御座方向一拜,又向刘注丶刘基一拜,「二位王大臣,凶手极恶,且持有禁武,如果不能加急追缉,非臣妄言,但不是没有不测之事的可能。」

「什麽不测之事?」

「在朝官吏不少出自关东,族系庞大者,也不在少数,如果凶手再次惩凶,所有家族都有可能成为目标,更何况……凶手不是没有可能反其道而行之,秘密携武入关,臣狂言,或有危及长安的可能。」

大汉皇族,一样有可能成为凶手的目标!

诸子百家爆发的实力,可以威胁到任何人或势力。

如果墨家再诛暴天下,以武乱禁,大汉君臣,谁能自信无虞?

大殿之内,渐显混乱。

褚大一笑,笑容又有几分悲哀,不危及「怹」,想让诸子百家卸甲都不可能。

从古至今,天下官吏在乎的,从来都是自己!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